你家孩子数学那么好,为什么放弃奥数班?
女儿数学成绩一向很好,喜欢数学,也有兴趣、有信心学好数学。
在数学这件事上,她没让我操过太多心。
但总有朋友善意地提醒问我:你家孩子数学那么好,为什么不去上奥数班?
一直淡定的我,也难免被这些问题搞得焦虑。我也开始问自己:数学成绩好的孩子一定要去上奥数班吗?孩子那么喜欢数学,放弃奥数是不是太可惜了?
经过一番思考,最终有了本篇文章。
女儿和奥数曾有过一段短短的邂逅,但我们最终理性地放弃了奥数的学习。我也会分享我们理性放弃奥数的五个依据。
必须声明的是,下面的文字都是基于我自己的思考,文中尽量采用“大都”“很可能”这样的字眼,一是尽量避免伤害一些奥数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二是凡事都有例外,如果您家孩子和文中的情况完全不同,欢迎您的留言,最好也能留下您的思考和判断。
01
女儿在奥数班学习的十天
其实女儿在三年级暑假报了奥数的暑期班,十个半天的那种的。
当时给她报名是因为我们觉得她很喜欢数学,学校的数学对她来说是很轻松的,担心她“吃不饱”,应该补充难一点的数学知识。
奥数班报名的过程和一般兴趣班也是相当不同,需要先在规定的时间报名测试。我本着是什么水平就上怎么样的班的想法,女儿之前没有怎么接触过奥数题,我呢,连机构发的试卷小样都没给女儿看。
最后孩子测试的结果是提高班,差5分可以去尖子班。测试结果出来就是很紧张地决定报哪个时间段的哪个校区的哪个老师的班,感觉好一点的奥数班真的是要抢的。
那十天女儿真的非常努力,听老师讲各个模块的新知识,回家还要用半天时间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当然,我也给了她不少辅导和讲解,最后因为作业完成度好积分高,她还得到了一个儿童智能运动腕带作为奖品。
这十次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七八节是学四五年级的内容,小数的加减乘除、三角形内角关系和面积计算、相遇与追及问题等,另外,还讲了等差数列公式求解和数独游戏。
小数计算涉及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包括小数点移位;三角形计算题很多要做辅助线了,难度我感觉不低于初中几何题;相遇和追及问题的难度也高于五六年级的正常难度,从接受一个全新概念到计算高难度的题,最多就是两个半天的时间。
后来一起上奥数班的孩子家长建议我,孩子一开始不应该上这样的集中训练课程,应该从春秋学期的一周一次的奥数课开始,这样孩子接受新知识后可以有一周的吸收消化时间,效果会好很多。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客观地讲,女儿并不排斥上奥数班,虽然课程长达三个小时(中间休息两次),她对上课还是比较有兴趣的;虽然有些题的难度很大,她也乐意听老师和我的讲解,再去完成相应的难题,甚至能举一反三;而且她还超级喜欢看奥数机构专门做的讲解知识点的Flash动画,讲得有趣搞笑,难度也适当,是孩子可以接受的程度。
后来秋季班开始招生了,我就征求女儿的意见,要不要继续学下去。她问我,暑假学的那些东西在学校是什么时候教呢?我说有的是四五年级的,她最没学明白的等差数列,大概得高一才会教。
她说,我觉得我不能再学下去了,如果都学了,我以后上数学课会觉得很无聊的。在学校不认真听老师讲,会错过很多东西的,我不想提前学那些数学。
那一刻我真的很为女儿感到骄傲,她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状态,心里真的太明晰了,所以我听从她的意见没有继续报奥数班。
现在,数学依然是她最喜欢的一门课,成绩保持几乎每次都是满分。她的学习方法是在学校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如果在课堂上她没听懂,她一定会去问老师,实在没问上,晚上她会回来问我,要求再给她讲一遍。
据说在班上,她还可以给周围的同学讲解数学题,我问起原因,女儿说“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太喜欢数学,懒得动脑筋就来问我了”。
02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和全民奥数的区别
在给孩子报奥数班的前后,我还弄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现在的小学奥数班和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有着本质的区别。
先说说高中生参加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它是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也远远超过大学入学考试。
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的学生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获得金奖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高中奥数竞赛担任着选拔数学人才的功能,而小学奥数和竞赛则具有一定的普及性、趣味性和推广功能。小学阶段很少有官方开班的奥数课程,大都是商业化的教育机构在做这样的培训。
就内容而言,高中的奥数竞赛理论性和系统性更强,和大学数学教育比较接轨,初中奥数还有接近高中奥数竞赛的地方。
但小学奥数基本上是在题目的复杂程度上增加了很多,但不是运算变复杂了,而是需要运用老师教的技巧和公式,或者提前学初高中的知识。
能靠孩子自己独立思考、总结规律、解答出的题很少,其实这一过程才是形成数学思维最有价值的部分。当然这里的孩子是指数学不超常的孩子。
所以现在,我会根据学校同步知识点找稍微难一些的数学题给女儿,让她自己做,引导她深入思考和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锻炼思维能力。
可以这么说,但凡经历过高考还比较喜欢数学的人,做小学奥数题基本没问题。可能我们不会奥数老师教的某种方法、总结的公式,但经过中学六年的数学训练,我们大都已经具有分析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孩子一时半会儿是形成不了的。
所以,十来岁的孩子做奥数题,大都只能靠老师教授他们总结的公式、技巧和大量刷题。
03
理性放弃奥数班的五个依据
虽然听从了孩子的意见,不再报奥数班,我自己还是彻底想了一遍,生怕埋没了潜在的奥数人才。
我们放弃的依据如下:
依据一:
数学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是数学超常的孩子
在英国数学教育家德里克·海洛克在《数学教学ABC:基本概念和核心理念》介绍了小学阶段数学超常孩子的特点。
很快掌握新知识。 自信地使用数学符号,并且很快地从具体理解上升到抽象理解。 善于做数学联想和迁移。 很快掌握数学问题的主干。 能总结出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经常自发概括总结一些数学模型和数学关系。 熟悉的问题,常常省略中间步骤。 愿意从不同的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而且能坚持不懈地去寻找解决方法。 思维敏捷,不被常规方法和刻板步骤束缚。 能针对一些数学结果提供逻辑论证和解释。
你或许会感兴趣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童书妈妈市集
- 梅花香中食白饭2020-11-27
|
|